有人喜歡茶,是因為它沁人心扉的香氣;有人喜歡茶,是因為飲茶時的放松與平靜;有人喜歡茶,是因為它溫柔敦厚的待客之道。
中國作為茶的原產(chǎn)地,茶文化博大精深,飲茶方式多樣化。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喝茶如何成為高品質(zhì)生活方式,一起來看看吧!
茶,向來與美好相連
從唐代的煎茶,宋代的點茶,再到明代以來的泡茶,古人對茶的喜愛日漸深切。文學作品中更是不乏寄情于茶的佳作,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憑借一身鑒茶技藝獲得“別茶人”的雅號,寫出“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茶”等經(jīng)典詠茶詩。茶學家陸羽在《茶經(jīng)》一書里,把飲茶升華為一種文化藝術(shù)。大文豪蘇軾把好茶比作佳人“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主張“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自在人生,因此獲得茶圣別名。
伴隨飲茶方式的演變,民間誕生了許多與茶相關(guān)的風俗,比如中國傳統(tǒng)婚禮里的“三茶禮”;寄托學子高中的“狀元茶”;江南水鄉(xiāng)地區(qū)溫馨閑聊的“阿婆茶”……
以茶待客,以茶禮贈,一片片茶葉,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淡雅茶香,悠悠茶韻,舉手投足皆是優(yōu)雅。
喝茶,是一門藝術(shù)
泡一杯好茶,離不開茶葉量、水溫、時間三個基本要素,更考驗泡茶者的技藝。泡茶過程分為投茶、注水、出湯、斟茶四個步驟,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做好。
在泡茶過程中,茶器不同,心境不同,動作不同,都會影響茶湯口感。泡的時間短了,茶味寡淡;泡的時間長了,茶味濃重;水溫過高,茶湯發(fā)澀等等。而真正的愛茶者,會恭敬手中的每一壺茶,用心擺好茶具,準確把控茶葉量、水溫高低、浸泡時長,認真感受每一道茶湯的滋味變化。每一次注水、每一次斟茶,做到心隨水,水隨心。
想要泡出好茶其實不難,勤加練習就能做到。茶味溫和,韻味內(nèi)斂,學會品茗的人,懂得通過茶道的意境,把格局逐漸往開闊、深邃、長遠方面拓展,美好生活便會如期而至。
懂茶的人,自帶魅力
真正懂茶的人,不過分追求漂亮茶具,高端茶席,昂貴茶葉等外在事物,而是注重在喝茶過程中靜心凝神,摒除雜念,以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他們在待人接物時不肆意張揚,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睿智、豁達、從容、體貼,被世人津津樂道。
擁有“人間四月天”美譽的林徽因,智美雙全,談吐有趣。從小受到茶文化的熏陶,喝茶很有講究,插花、焚香、穿上白色飄逸的服裝。她主持的“太太的客廳”,一邊飲茶一邊談?wù)撍?,?0年代北平最著名的文化沙龍。
著名舞蹈家楊麗萍,60多歲依然腰肢纖細、舞步輕盈,再跳孔雀舞,宛如人間仙女。閑暇時她喜歡在洱海邊種花、養(yǎng)鳥、煮茶,在她看來,用茶調(diào)養(yǎng)生息,可以讓身體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
以演技著稱的陳道明,喜歡待在家里喝茶、讀書、寫字、彈琴。旁人笑話他宅,他卻不以為然,說:“不汲汲于名利,靜下心來做一些無用卻靜謐美好的事,何嘗不是一種修行?”
被稱為音樂詩人的李健,把溫柔細膩與處世精神融入到作品里,他說“茶是深不可測的,你會自然而然地喜歡上它。”在他看來,茶室是一個詩意存在的空間。
世間從來不缺好茶葉,缺少的是喝茶的心境。一間小屋,一壺熱茶,靜靜坐上片刻,在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的過程中,沒有柴米油鹽,暫別世間瑣事。
正如周作人在《喝茶》里所言:“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泵β档娜兆永铮紶柗怕_步,用一盞茶的時間,享受冥想靜心,感受品質(zh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