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帝,邀請專業(yè)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每個器物都有生命,從被制作出來,到被我們使用,歲月的磕磕碰碰,難免使它們殘缺不全,甚至粉身碎骨,易碎的瓷器更是如此。
我們或許都有過心愛的茶杯磕壞、摔碎的時候,心痛過后,也許會重新再尋杯子,也許久久不能忘懷它盛茶湯的美麗。
其實有一個手藝,可以讓我們和它們再續(xù)情緣,就是金繕修復(fù)。
什么是金繕?
金繕,意思是用天然生漆將破碎的瓷器黏合后,再在表面施以金粉或者金箔,為其賦予新的裝飾語言。
瓷器被金繕后,雖留有傷疤,然又如新生。
雖然用金不是太多,但足以達(dá)到點睛之筆的作用。
金繕修復(fù)工藝適用范圍其實很廣,除了修復(fù)瓷器,也可以修復(fù)紫砂器、木質(zhì)器具、玻璃器皿、玉器以及新材料等。
金繕起源日本嗎?
很多人認(rèn)為金繕這種工藝類型起源于日本,這其實是一種誤導(dǎo)。金繕這種稱呼嚴(yán)格來說應(yīng)該叫 “ 漆繕 ” 。
金繕在工藝上與我國的鋦瓷、描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可以說,金繕源于我國的鋦瓷和描金 , 但被日本發(fā)揚光大,這一點在日本的很多古籍中也有所記載 。
日本江戶時代,儒學(xué)家伊藤東涯所著《螞蟥絆茶歐記》中記載:
有一只南宋龍泉窯碗被帶到日本后,一直被視為國寶,被皇室珍藏。到了日本室町時代,這只龍泉窯碗被當(dāng)時掌權(quán)的大將軍足利義政得到。足利將軍十分喜愛,倍加珍惜。
因流傳時間久遠(yuǎn) , 碗底還是出現(xiàn)了裂隙,足利將軍專門派遣使者攜帶此碗來到我國,懇請大明皇帝照原樣再賜一個,可遍訪各窯,已仿不出如此釉色的物件,只好命工匠將裂隙鋦住,帶回日本。
因鋦釘形狀像大螞蟥,日本人稱其為螞蟥絆 , 現(xiàn)存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螞蟥絆
之后 , 日本工匠開始琢磨,在不破壞原有器物的基礎(chǔ)上,用天然生漆去勾填,黏合碎片裂隙再施以表面的描金,從而發(fā)現(xiàn)了金繕這種修補技術(shù),這就是日本金繕工藝的起源。
金繕基本工藝
金繕修復(fù)究竟是什么過程呢?神秘雖然說不上,但難就對了!
首先調(diào)和黏合劑,將天然生漆與蛋白、糯米粉、黃土粉、面粉以及適量的瓦灰等材料按比例調(diào)和在一起。
這些黏合劑基本沒有任何化學(xué)成分 , 更不會產(chǎn)生中毒或者污染。
調(diào)好黏合劑后,依次進(jìn)行如下步驟:
1、清理破損創(chuàng)面,用清水擦拭多余的灰塵泥土,必要時可以用粗砂紙打磨。
2、黏合破件,用鑷子小心地將原本破損的瓷片粘連在缺口處,對好原本的位置。
3、填補缺口,用黏合劑將多余瓷片間的縫隙填補平整。
4、研磨生漆,待黏合劑干后,將調(diào)好的大漆刷在修補之處。
5、放入陰房陰干,等到完全干透后打磨平整,期間可能會刷多遍漆。
6、最后一遍漆,半干不干的時候施以金粉,這時金粉會牢 牢粘住,多施幾遍,將其完全鋪滿 。
7、晾干拋光,注意打磨力度,簡單處理掉凸起部分即可。
七個步驟,雖然三言兩語就可說出,但是其中的難度卻是道不盡的。
例如生漆需要一層一層堆填在上面,每次刷漆都需要與先前的線條的軌跡、面積保持一致,最重要的要控制厚薄程度。
而且由于天然漆的干燥程度與溫度、濕度等因素有關(guān),人為把握較為困難,所以上漆的時機必須把握的準(zhǔn)確,如果錯過了最佳時機,效果就會不一樣了。
縫隙處描金,算是“第二次創(chuàng)作”,每一根線條都要做到好看,在線條的粗細(xì)、頓挫、質(zhì)感方面都有講究。
也許破碎了的東西,無論怎么補,都是殘缺的。但金繕,可以讓破損的器物以另一種修補過后的美感來呈現(xiàn),重新回到我們身邊,重新有了價值。
小懂每次看到金繕后的瓷器,都會心生一句話:“嗨,見到你好不容易??!”
留言和小懂分享下,你接觸過金繕嗎?有什么感受?
參考資料:
1、《瓷性漆語——金繕 》,李承東 文,《美術(shù)大觀》2016年第02期。
原創(chuàng)聲明:本文由“懂茶帝”獨家原創(chuàng)。如需轉(zhuǎn)載,不得刪減,并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