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陳化并非一成不變
香氣滋味皆有變化
學(xué)會階段性品鑒
才能把握住白茶的陳化
? ? 文 | 小白
01
好久不晴,今天終于沒有下雨了。
春日的陽光,沒有夏陽那般烤人,落在身上的大塊光輝幾乎沒有溫度,卻驅(qū)開了連日的陰郁心情。
天氣晴朗,氣溫卻依舊寒冷。
冬衣脫不得,卻可稍稍敞開衣服,擁抱好久不見的明媚。
趁著周末空閑,不如寫一篇品鑒,也不算是枉費(fèi)了日光。
今天品鑒的還是秋茶,只不過年份稍微久些,是2017年的白露茶。
想念秋天每日的陽光,人終究是向陽才會明媚吧。
02
2017白露茶,陳化約一年半的時間。
從葉子的顏色判斷,還算是較年輕的一款茶,白毫的顏色雖不似老茶灰白,但也不同當(dāng)年新茶一般鮮亮了。
原本的葉子就有褐色系與綠色系相互交錯,如今差別越加的分明了。
褐色的茶葉顏色愈加的濃重,有些少年老成的模樣,一邊的綠色葉子卻還是富有朝氣的青年面孔。
想起了范瑋琪的一首歌——《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
香氣上沉穩(wěn),對于白茶的陳化不得不說是一件好事,畢竟香氣分子不斷的擴(kuò)散,也是一種消耗內(nèi)質(zhì)的方式。
有些成熟的甜香味,還有竹制品干凈的香氣。
不是剛做好的竹制品,還帶著竹子毛刺的味道,而是咱們農(nóng)村里常用的竹蒸片,長時間使用之后干燥的味道。
您問兩者有什么不同?
使用很久之后的竹蒸片的香氣并不濃重,只剩下一些些竹木的清香,不似鮮竹的氣味,鮮嫩中還有些清苦。
2017白露茶的香氣沒有太多的棱角,屬較為圓潤的柔和香氣。
03
燙壺溫杯后,沸水直接澆注在干茶之上。
第一沖,熱香中帶著些微苦的香氣,與之銜接的是平緩的花香。
清苦的葉香與淡淡的花香相和,總體給人的感覺不會太過凄涼也不會太過明艷,恰到好處。
和今天的天氣相似,空氣中有些涼意,與陽光揉和在一塊兒,卻是相襯的很,生出些春風(fēng)拂面的意味來。
茶湯的口感亦然,入口柔和清甜。
一口茶而已,卻使人覺得心情明快。
(干茶與第一沖的圖片是室內(nèi)燈光拍攝的,其余圖片都是室外光線拍攝,所以葉底顏色稍有區(qū)別。小白今后會多加注意,還望茶友包涵。)
第二沖,蓋香當(dāng)中的青草味緩和許多,這讓花香更為突出,連綿不絕。
相比于第一沖的湯水,第二沖茶湯的顏色明亮許多。
第三沖的蓋香上,青草汁液的氣味更加平緩,不注意就容易忽視掉的程度。
湯水中的白毫星星點(diǎn)點(diǎn),在秋白茶里邊已經(jīng)算是許多。
湯水的顏色加深,黃玉一般的溫潤顏色。
茶湯中的微微澀意,與氨基酸鮮甜的味道碰撞,產(chǎn)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暢快感。
雖說強(qiáng)烈的澀感常常會給人不好的口感體驗(yàn),但適量的澀感卻能夠賦予茶湯多層次的滋味。
廚房里面有句話說:要想甜,來點(diǎn)兒鹽。
在茶湯滋味上,若是想要突出鮮甜的口感,零星的澀味是最好的輔助。
04
第四沖,這沖的花香是漸漸聚起的。
蓋子湊近鼻尖使勁嗅,香氣從縹緲漸漸壯大,最后如同實(shí)物般馥郁。
茶湯入喉感不錯,只是飲完一沖后,口腔稍微凝結(jié)。
與劣質(zhì)茶的鎖喉感不同,這種凝結(jié)只存在口腔里,薄薄一層,不至于讓口腔黏膜有顯著的收緊感。
第五沖,蓋香純粹,只剩花香。
茶湯的口感上,回甘快速,與茶湯原本的甜潤感相容,分離感不強(qiáng)。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第五沖依然能夠較明顯的看見茶湯當(dāng)中的白毫
“秋白茶當(dāng)中沒有白毫”的傳聞到這兒,想必不攻自破了吧。
第六沖的口感幾乎與第五沖相仿,這幾沖的湯水顏色變化不大。
秋白茶耐泡,所以在沖泡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xiàn)香氣與湯水變化幅度都不大的平穩(wěn)期。
05
第七沖,茶湯的口感接近于第一沖,但茶友別誤會啊。
這可不是什么回光返照,秋白露耐泡的很。
算算沖泡次數(shù),第七沖而已,正值壯年!
與第一沖不同的是,這沖茶湯入口之后,稍有凝結(jié)之意。
蓋香當(dāng)中青葉氣味也重新出來了,花香更加馥郁,甚至有些甜膩的感覺。
第八沖,葉香緩和,連花香也變得清淡,剛剛那抹馥郁花香,大概真是最后一次絢爛的綻放。
第九沖,香氣雖然比較緩和,但并不會感到無力。
湯水有些淡了,但也正常,畢竟還未坐杯,回甘依舊,表現(xiàn)力不錯。
第十沖,坐杯5秒,坐杯之后葉香濃重起來,花香是淡淡的了,還不至于縹緲,仍有聚起之勢。
茶湯依舊是好喝的,還可以繼續(xù)沖泡一兩次,不過要繼續(xù)坐杯才是。
06
品鑒進(jìn)入尾聲,落日余暉也漸漸收起。
天色肉眼可見的變暗,不知明日是否還會放晴。
好久不見的晴天,好久不見的2017白露茶。
是不是人的性格奇怪?總是想念逝去的東西。
夏陽炙烤下,想念一場暴雨洗刷炎熱。
漫長的雨季里面思念晴天。
春天來了,卻捧著一盞秋白茶,沉溺在溫潤香醇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