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亭茶道》| 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歷代茶人(六)——朱元璋、張源篇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觀亭茶道》| 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歷代茶人(六)——朱元璋、張源篇

一、朱元璋篇

朱元璋(13281398年),明朝開國皇帝,稱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興宗,后改名元璋,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


少時在皇覺寺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參加郭子興部紅巾軍,后自立為一軍。1368年稱帝,國號明,年號洪武,廟號太祖,以應天(今南京)為都,后遷都北京。

朱元璋是一個平民皇帝,要過飯。因此,取得政權后,重視農(nóng)業(yè),普查戶口,丈量土地,獎勵農(nóng)桑,大力發(fā)展茶葉。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三月,“詔天下貢茶,俱以茶戶采芽進”。廢除團茶為散茶,這是我國茶史上的重大改革,促進了各種名茶的發(fā)展。


朱元璋嚴令茶法,打擊走私,洪武三十年(1397年),駙馬都尉歐陽倫因販私茶被賜死。


朱元璋對繁榮茶文化也作出過貢獻,他鼓勵人寫茶書,因此在明代出版各種茶書共68種,是歷代之最。所以明代成為我國茶葉“創(chuàng)新采制”、成“千古飲茶之宗”的改革發(fā)展時期。


二、張源篇


張源(生卒年不詳),明代學者。字伯淵,又名樵海山人,江蘇吳縣人,長期隱居山間,汲水煮茗,博覽群書,自娛自樂,對茶葉研究歷時30年。



約在1595年著茶書《茶錄》一卷,分采荼、造茶、辨茶、藏茶、火候、泡茶、投茶、飲茶、香、色、味、點染失真、茶變不可用泉、井水不宜茶、貯水、茶具、茶盞、拭盞布、分茶盒、茶道等21則。


此書是作者的實踐總結,簡明扼要,對今天仍有指導意義。



張源在他的《茶錄》中提出“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湯曰下投;湯半下茶,復以湯滿,曰中投;先湯后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睂裉斓呐莶枞杂兄笇б饬x。


在《茶錄》最后的《茶道》一則中提出:“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边@是對我國明代茶葉發(fā)展的高度總結。


(文章取材于 于觀亭 先生所著《觀亭茶道》)


-未完待續(xù)-


[免責聲明] “茶館網(wǎng)”對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分享的內(nèi)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公眾號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保證,發(fā)布內(nèi)容僅供讀者參考。


[版權聲明]本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異議,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