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鷹嘴甲、金山時雨茶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jī)訪問 手機(jī)端二維碼

黑土地、鷹嘴甲、金山時雨茶


金山村遠(yuǎn)眺


那是個清爽的早晨,我坐在越野車?yán)?,聽見遠(yuǎn)山傳來一片鳥叫。


聲音清脆而縹緲,很快就被急轉(zhuǎn)彎的車聲掩蓋,杭州來的李健坐在前排,和茶人徽璞聊著清代的故事。


績溪自古人杰地靈,是古代徽州重要的地方,文房四寶中的一半誕生于此,更是徽商與文人的聚集地,胡宗憲、胡雪巖、胡適均來自于此。


徽璞姓胡,與胡適是一家,家譜從唐代綿延至今,他是今天的帶頭大哥,一起揭開績溪名茶“金山時雨”的面紗。


從縣城到山下小鎮(zhèn),全部是新修的柏油馬路,整潔干凈,垃圾桶井然有序的擺放著,周邊一張紙都沒有。


上山路窄,只能容納兩車通行,一邊是山,一遍是溪,巖體堅實,水流舒緩,其他全被植被覆蓋,遠(yuǎn)處褐色、墨綠、青綠的樹一層一層,像從天上放下的幾本舊書。


驅(qū)車一小時,發(fā)現(xiàn)遠(yuǎn)處的山體呈現(xiàn)極其規(guī)整的等邊三角形,還不止一座,連綿四五座山都是這個發(fā)型。


像不像“金”字?徽璞把車放慢,指著前方的山說。


李健拿出磚頭,哦不,手機(jī)拍照。“確實如此”。


這里就是金山村,由于山體很像漢字“金”,故叫金山,那兒的茶往往在谷雨時節(jié)采摘,所以把這茶叫做“金山時雨”。


我們捧著午飯吃撐的肚子上山,徒步一小時,全身汗透,氣喘吁吁,越往上,路越發(fā)狹窄,中途臺階也沒有了,全部是石頭。


有塊最大的白色石頭橫在小溪旁,小溪從山頂斜著流下,仔細(xì)看,左邊往山上的土壤黑色,而右邊往山下是紅色。


黑色的土壤里的茶最好,現(xiàn)在我們走到一半,大家加油,山上更有意思。


我們繼續(xù),我抽空從樹林里撿起一根粗樹枝,當(dāng)做登山杖,李健在后面,也找了一根,前方的路逐漸被竹林取代,腳下是松樹落下的枝葉,踩著很舒服,但有些滑。


幸虧有木杖,支撐了我們許久不運動脆弱的心。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此刻的我,想起老蘇的《定風(fēng)波》,也想起《怒晴湘西》里的陳玉樓和鷓鴣哨,想用“風(fēng)水地形”與“分山掘子甲”把金山一探究竟。


而金山的秘密,都在核心產(chǎn)地“大塔讜”的茶樹上。


高聳竹林后,松針落葉時,大塔讜在山的頂里面,隨處凸起的巖石,讓路顯得不那么重要了,茶,肆意的長在巖石與黑土的縫隙里。


茶的芽葉更為奇妙,全部高聳,像挺拔的戰(zhàn)士,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鷹嘴甲”,而山下的茶樹長的斜,大多耷拉著腦袋。


徽州其他地方茶樹,也有叫“鵲舌”的,小小的像喜鵲的舌頭。


這里顯得霸氣十足,豎直向上生發(fā)的芽葉,就像老鷹的嘴巴。


本想采茶,現(xiàn)在卻不愿掰下芽葉,不想破壞了這大自然“力量”的畫卷。


我們坐在石頭上,打開手機(jī),放一曲《鷗鷺忘機(jī)》,琴音繚繞,看山下霧靄英英,空氣似乎加了層青色濾鏡。


回到山下,時間只花了上山的一小半,都迫不及待地想品嘗一下金山時雨茶。


果然不負(fù)眾望,茶葉在白瓷杯里泡了又泡,半小時過去,水過六泡,滋味還是很好,唇齒留香。


第一泡出奇的淡雅,第二泡味道才慢慢出來,三四五泡最為濃郁,好比美酒,后勁十足,其耐泡度堪比大葉種的普洱茶。


花香的表達(dá)很有藝術(shù)細(xì)胞,是釋放、積累、再釋放的過程。


大塔讜的茶,把采摘下來的鮮葉抓在手里聞,就是一股蘭花香,制作成茶,香氣又藏進(jìn)去,加入了水,香氣再次出來,悠然而發(fā)。


難怪胡適之先生說: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鷹嘴甲

下山的老人

大塔讜

傲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