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是國際茶界公認的世界茶樹原產(chǎn)地的中心地帶、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發(fā)祥地和茶馬古道源頭,植茶、制茶、飲茶、貿(mào)茶的歷史悠久。據(jù)記載,西雙版納茶葉歷史始于東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達兩千年之久。
茶區(qū)主要包括瀾滄江以東的古六大茶山、南糯山古茶山、帕沙古茶山、賀開古茶山、勐宋古茶山等。其地理、氣候條件獨特,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溫度適宜,雨量充沛,植被豐富,發(fā)展茶葉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擁有發(fā)展有機茶、綠色食品茶和無公害茶所必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境內(nèi)有13萬畝保存較為完好的古茶園、古茶樹,具有稀有性、壟斷性的特點,是研究茶葉歷史的珍貴資源,又是生產(chǎn)普洱茶的優(yōu)質(zhì)資源。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西雙版納茶區(qū)部分茶葉特點:
倚邦茶山:位于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最北部,從普洱往南行沿著茶馬古道經(jīng)思茅、倚象、勐旺過補遠江(小黑江)便進入倚邦山,倚邦茶山面積約360平方公里,南連蠻磚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東臨易武茶山,習崆、架布、曼拱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圍內(nèi)。倚邦茶山海拔跨度較大,從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倚邦茶區(qū)的獨特之處在于大葉種和小葉種茶樹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樹等地還保留有小規(guī)模的古茶園,其中不乏中小葉種古樹。而名聲較大的曼松茶區(qū),因為歷經(jīng)破壞,古樹存量很小。
主要村寨: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
倚邦古樹茶特征:芽頭較小,條索黑亮較短細,湯色黃綠,葉底黃綠,苦淡,苦中帶甜,澀顯于苦,湯質(zhì)飽滿;回甘快且較長久,香氣顯,由于長于山野,環(huán)境好,山野氣韻好,杯底留香。
攸樂古茶山:現(xiàn)今屬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xiāng)所轄區(qū)域,隔補遠江與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是歷史上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海拔在575-1691米之間,氣候條件優(yōu)越,生物資源、土地資源豐富。茶山土壤屬磚紅壤性的紅壤,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pH值在5.1—5.7之間,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主要村寨:龍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飄等。
攸樂古樹茶特征:茶香氣高揚,口感苦澀度稍高,回甘快而持久,山韻明顯,茶性較烈。
莽枝茶山: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傳說是諸葛孔明埋銅(莽)之地,緊連革登茶山和孔明山,面積較倚邦茶山小,海拔1400米左右,莽枝茶山至少在元朝已有成片茶園,莽枝山腳下的曼賽、速底等村寨,有上千年的歷史,一千年前已有少數(shù)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種茶。明朝末年已有內(nèi)地商人進入莽枝山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古茶山的牛滾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葉集散地。
主要村寨:秧林、紅土坡、曼丫等。
莽枝古樹茶特征:莽枝茶山的茶葉屬喬木中小葉種,湯色呈深橙黃色,入口較苦澀,回甘猛烈、生津快,香氣清新怡人。
革登茶山:位于勐臘縣象明鄉(xiāng)西部,包括今象明鄉(xiāng)的安樂和新發(fā)兩個村委會轄區(qū)。處于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間,是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的,面積約150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左右。革登為布朗語,意為很高的地方。
主要村寨:值蚌、新發(fā)
革登古樹茶特征:山韻明顯,苦澀較弱,回甘較好,湯質(zhì)順滑。
蠻磚茶山: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間,東接易武,北連倚邦,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蠻磚茶山地形氣候環(huán)境特殊,位于高緯度、高海拔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復雜,境內(nèi)山高谷深,河流縱橫,云霧繚繞,陽光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種植茶樹的自然條件優(yōu)越。
主要村寨:曼莊、曼林、曼遷、八總寨等
蠻磚古樹茶特征:蠻磚茶山茶葉色澤較深,芽葉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強,湯色橙黃,口感質(zhì)厚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強烈,香氣沉郁。
易武古茶山:位于勐臘縣易武鄉(xiāng),在六大茶山的東部,緊靠中老邊境,面積約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的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臘茶山在內(nèi),因面積較大,易武茶山也稱為易武茶區(qū)。易武山高霧重,土地肥沃,溫熱多雨,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溫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茶區(qū)土壤主要為磚紅壤、赤紅壤、黃壤,土層深厚,土壤透氣性好,有機質(zhì)含量高。
主要村寨:易武、慢潵、麻黑、落水洞、刮風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樹等。
易武古樹茶特征:易武茶山所產(chǎn)的茶葉屬大葉種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茶味濃郁,其湯水柔和順滑,口感清甜,苦澀感較弱,回甘較好,有“茶中皇后”的稱號。
文 章 整 理 于 網(wǎng) 絡
攝 ?影丨西 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