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指的是聞道之后的大歡喜以及滿足。修道的途徑很多,有的選擇在深山中清修,有的選擇在紅塵俗世中奔波,在奔波中不斷參悟。還有的在朝堂之上,于日理萬機之中體會著世事。還有一種途徑,便是喝茶。
?
喝茶可以飲出健康,更能通過品茶品出生活中的道理,“品”字有三個口,一口,一口,分三次品完,在品茶中慢慢有所思索,品茶悟道。而要真正入道,首先就應(yīng)該有一份安然平和的心態(tài),要有平常心,要有平等心,好茶之好,不在身份。一般茶之平庸,不在等級,一杯茶的好與壞,在喝之前,不能妄下結(jié)論,要一視同仁,在自己喝過之后,才能由己心出發(fā),去品咂回味。茶若好,是屬于自己的好茶。茶若不好,也是自己認為的不好,或許自己感覺好的,是市面上處處可見的尋常貨,或許自己感覺不好的,偏是市面上的頂級茶,所以好與不好,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全在自己的把握。
?
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世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正如世上原本沒有茶,飲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好茶。所以不管是所謂的好茶,還是一般的茶,喝時可以有品飲之樂,愛不釋手之喜,卻無需有敬畏之心。?
?
? ? ?人生在世,要活出一份踏實與充盈,要將生活精雕細琢,我們用幾十年雕琢自己的生活,生活才會有最耀眼的極致美感,如同飲茶,從挑選茶葉到儲存,到拿出待客,從小火爐生火開始,到水沸,到洗茶,沖茶,一系列程序走下來,人與茶相融為一體,用心去感受每一處細節(jié),茶的香便會在沖茶之前充盈在心頭。
?
世間事,原本就沒有什么復雜的事,要說復雜,也是我們自己將事情想的復雜,正如忙碌一樣,忙來忙去,我們終會發(fā)現(xiàn),這些忙碌之中,有太多的不得已,有太多違背自己本心的成分,而這些忙碌帶來的煩惱,也多是自尋煩惱。如果能夠心頭釋然,能夠放下一下顧慮,看開一些得失,如果能將自己的生活過得簡單了,那便是得了道。道可道,非常道。雖然說不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道很簡單,復雜的一定不是道。如同一杯茶,幾片葉就能在水中氤氳出一份馨香,很簡單,而這樣的簡單中,便蘊含了道。
?
? 由茶入道,走的是自己的道,不能嘩眾取寵,比如有的人喝過好茶,一定要四處宣揚,仿佛喝到一杯好茶是多么了不得的事,仿佛喝過茶的自己在境界上超出了旁人太多。曾經(jīng)有一段時期,有人買一些世界名著的封皮擺放在書房中,以此凸顯自己的文化品位,其實是自欺欺人的行為,我們喝茶斷然不能如此,若是這樣的炫耀心態(tài)喝茶,茶便俗了。
?
中國茶文化早在隋朝(公元593年左右)就傳入日本,距今巳有一千多年。據(jù)日本《古事根源》及《奧儀抄》兩書談到,日本圣武帝于天平元年(729)召集僧侶百人,在宮中誦經(jīng)四天,事畢各賜以粉茶,人人感到榮幸。
?
茶流入日本,日本人悟出茶與道相關(guān),茶里面有道。道是要靠心去體悟的,茶將道物化,你可以通過體驗、經(jīng)驗去悟道。養(yǎng)心才可以悟道。喝茶是通向道的一條小路。道與真理不同,真理要追求、分析、學習,不喝茶也可以獲得。道不行,需要體悟,道總是在當下,在世界與人生的現(xiàn)場。茶則是對這種世界觀的一種當下的反駁、瞬間的疏遠與叛離。
?
人生,不必時時刻刻都在言語,不必卷入口舌之爭,不必趨炎附勢,亦不必強詞奪理。不多言,聽聽風,泡泡茶,將言語藏于茶中,將茶融入生活中,日日有茶,年年得悟。茶中有怎樣的妙處,自己從中得到了什么,一切都在自己心里,心知肚明,不足為外人道也。這才是真正的茶道,這樣的茶道才能讓自己的品格圓滿,進而生活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