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海茶典》欄目每期分享一則茶人生活背后的歷史典故與文化軼事,希望以淺而易解的講述,起到樂而多趣的效果,供茶友們欣賞、玩味。
茶發(fā)展到今天,已不局限于滿足人們解渴之生理需要,更是人們精神生活所必需。茶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緊密聯系,包含著歷史的、審美的意蘊,早就發(fā)展為一門文化,成為風雅的象征。
茶城、茶館、茶店,作為一個風雅的空間,通常免不了以書畫作為裝飾品,常見的書法匾額如“陸盧遺風”、“吃茶去”、“禪茶一味”、“精行儉德”……茶友們固然不會犯下“蕩婦”、“婦女之寶”、“杜甫能動”這樣的錯誤,但對匾額中的內涵應該是更感興趣的。
(我是:坦蕩)
(我是:賓至如歸)
(我是:勤能補拙)
就拿“陸盧遺風”來說吧,“陸盧”并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指是茶圣陸羽和茶仙盧仝(tóng)兩個人。“遺風”很容易理解,說的前人遺留的風氣或風范。
陸羽編纂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因而被尊為“茶圣”,祀為“茶神”。盧仝是初唐四杰盧照鄰之孫,他所著的《茶譜》,與茶圣陸羽所作《茶經》齊名,其《七碗茶歌》在茶界無人不知,被世人尊稱為“茶仙”。
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圣”,世人以“李杜”并稱,茶界將“陸盧”并舉,茶館主人自詡繼承了這樣兩位茶界前賢的風范,懸掛“陸盧遺風”的匾額既向外人表明了茶人身份,更以“茶圣”、“茶仙”的高風亮節(jié)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警醒自己要把茶視作偉大的事業(yè)發(fā)揚光大。
最后,網絡上對“陸盧遺風”編排了一個二人結拜的故事。事實上,陸羽生于公元733年卒于804年,而盧仝生于795年卒于835年,這就是說盧仝9歲時,陸羽已經去世,兩人不可能結拜兄弟。故事的初心是好的,但是未免經不起推敲,希望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下一期,我們講《“吃茶去”,真的那么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