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兩黃金一兩泥,為何朱泥壺如此金貴?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千兩黃金一兩泥,為何朱泥壺如此金貴?

朱泥,是紫砂紅泥類泥料中性能較為特殊的一類紅泥,被人們譽為紫砂紅泥中的精品泥料。


朱泥礦料主要產于嫩泥礦中,原礦一般位于山表黏土層或架土和嫩泥礦層之間,它由青白色的嫩泥風化而形成的一種嫩泥礦料,礦料呈泥塊狀,收縮率要遠高于一般的紅泥。


朱泥根據風化后原礦的外觀色澤,有人將其稱為金黃朱泥鵝黃朱泥;根據出產地,又稱為黃龍山朱泥趙莊朱泥、小煤窯朱泥等。

黃龍山鵝黃朱泥




產于寶山礦區(qū)墨綠泥層與黃石巖壁之間,偶然出現,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淺黃色泥性致密塊狀,易碎不堅硬。因泥色純正細膩如鵝蛋黃,故習慣稱為“鵝黃朱泥”。


燒成溫度范圍較窄。一般燒成1130~1140℃左右。燒成后呈微暗紅色,胎質純正溫潤,呈梨皮狀,表面顆粒質感較強,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

黃龍山朱泥



夾存于墨綠泥層與黃石巖層之間,含礦量較少。礦料外觀呈黃色、淺紅黃色泥性致密塊狀,易碎不堅硬,礦料上有少量和墨綠泥貼層的淡墨色狀。


燒成溫度范圍較窄。一般燒成1130~1140℃左右。燒成后呈微暗紅色,胎質純正溫潤,呈梨皮狀,表面顆粒隱現,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

黃龍山紫朱泥



產于淺表黃石巖層下部貼層,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呈紅黃色泥性致密塊狀,易碎不堅硬,礦料上有少量的白色狀及與上部黃石貼層的暗紅色狀。因燒成后胎質呈紫紅色調,故習慣稱為“紫朱泥”。


燒成溫度范圍較窄。一般燒成1130~1140℃左右。燒成后胎質純正油潤,質地堅結,表面顆粒隱現,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

趙莊鵝黃朱泥



產于嫩泥層下部,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淡黃色泥性致密塊狀,較軟易碎。因泥色純正細膩如鵝蛋黃,故習慣稱為“鵝黃朱泥”。


燒成溫度范圍極窄。極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因此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藝要求極高。一般燒成1120℃左右。燒成后呈朱紅略泛桔光,胎質細密堅結,呈微梨皮狀,表面溫潤透明,色澤效果純正細膩。

趙莊金黃朱泥



礦料外觀呈淺紅黃色泥性致密塊狀,較軟易碎,表面有與下部青泥貼層的淡灰綠色狀及少量亮黑色狀。因泥色呈黃色微透紅的金黃色調,故習慣稱為“金黃朱泥”


燒成溫度范圍較窄。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因此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藝要求較高。一般燒成1120℃左右。燒成后呈紅色微透黃,胎質細密堅潤,呈梨皮狀,表面顆粒隱現,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

小煤窯鵝黃朱泥



產于嫩泥下部貼層,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淡黃色泥性致密塊狀,較軟易碎。因泥色純正細膩如鵝蛋黃,故習慣稱為“鵝黃朱泥”。


燒成溫度范圍極窄。極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因此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藝要求極高。一般燒成1120℃左右。燒成后呈橙紅色調,胎質細密堅結,呈微梨皮狀,表面溫潤透明,谷皺周身,胎質中黃色顆粒隱現,色澤效果純正細膩。

小煤窯朱泥



產于礦料泥層下部,含礦量較少。礦料外觀呈淺暗青黃色,泥性致密塊狀,較軟易碎,表面有鎊色狀及受下部煤層影響形成的黑色狀。


燒成溫度范圍較窄。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一般燒成1130~1140℃左右。燒成后呈紅色調,胎質堅結明潤,呈梨皮狀的表面顆粒隱現,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

小煤窯紫朱泥



礦料外觀呈黃色泥性致密塊狀,較軟易碎,礦料上有與上部面頭嫩泥及下部紅金底板嫩泥貼層的灰白色狀和淺暗紅色狀。因燒成后胎質呈紅中透紫,故習慣稱為“紫朱泥”。


燒成溫度范圍較窄。燒成后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一般燒成1130~1140℃左右。燒成后呈暗紫紅色調,胎質純正細膩,柔潤光滑,色澤效果細致動人。

紅衛(wèi)小煤窯朱泥



產于嫩泥層下部,含礦量較少。礦料外觀呈淺暗青黃色,泥性致密塊狀,較軟易碎,礦料上有與上部嫩泥貼層的灰白色狀及受下部煤層影響形成的黑色狀。

制作時泥性較重,燒成溫度范圍較窄。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一般燒成1130~1140℃左右。燒成后呈紅色調,胎質堅結溫潤,呈梨皮狀的表面顆粒隱現,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

紅衛(wèi)朱泥



礦料外觀呈紅黃色泥性致密塊狀,較軟易碎,表面有與上部嫩泥貼層的灰白色狀。

燒成溫度范圍較窄。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一般燒成1130~1140℃左右。燒成后呈紅色調,胎質堅結光潤,呈細梨皮狀的表面顆粒隱現,色澤效果比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