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普洱茶界選出最具傳奇色彩的品牌創(chuàng)始人,那這位女性一定在備選之列:
本應關停,卻選擇拯救勐海茶廠的年輕女廠長;
激流勇退,用十幾年從零創(chuàng)建起六大茶山品牌;
突遭橫禍,迅速走出廠房被毀,損失過億陰影。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六大茶山的創(chuàng)始人——阮殿蓉。
瀕臨破產的國營企業(yè)
1998年11月,西雙版納州任命阮殿蓉為勐海茶廠第六任廠長,彼時的她正值而立之年,卻要承擔起一項比以往歷任廠長都要艱巨的任務:
勐海茶廠嚴重虧損,瀕臨破產倒閉,你要關停它?還是拯救它?
倒閉一詞,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這間連年虧損,入不敷出的茶廠即將面臨的事實,就連當時的勐海縣委書記都告訴她:
你是法學出身,也懂財務,組織深知茶廠處境,你該關就關,該停就停。
如果真的能力挽狂瀾,當然是皆大歡喜,如果不能,也不會追究你任何責任。這件事交由你全權負責。
這里的暗示,其實就解釋了,當時為什么會讓從未進入過普洱茶行業(yè)的阮殿蓉,擔任廠長一職,畢竟只是希望有一個懂財務和法律的人,合法關停茶廠罷了。
而勐海茶廠當時的處境,要比阮殿蓉想象的還要糟糕,陸離之前曾為茶友們介紹過,勐海茶廠在90年代的“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獨立核算”制度。
制度本沒有錯,可惜幾條產業(yè)線,如機磚廠、玩具廠、啤酒廠等,都犯了操之過急,經(jīng)營不善的錯誤,最終都以失敗倒閉告終。
這就直接導致了勐海茶廠的財務危機:銀行賬面的現(xiàn)金不到一萬元,對茶農的欠款卻多達1500萬。
所有廠房加起來,也只有兩臺機組能運行,職工們人人自危,走得走,散得散,剩下的也發(fā)不起工資。
阮殿蓉接手時的勐海茶廠,像一個遲暮之年的老人,身體各項機能都喪失大半,但即使這樣,阮殿蓉也不想就此放棄,而是在黑暗中尋找著出路。
絕境之中的一線生機
“窮則變,變則通”。當時對普洱茶了解還不深的阮殿蓉,決定先深入調查勐海茶廠的市場供應情況,果然發(fā)現(xiàn)了勐海茶廠積弊重重的原因。
勐海茶廠主產的滇紅、滇綠產品,不僅不達標,而且由于價格競爭,規(guī)模不經(jīng)濟等原因,在東北、西北、華南等傳統(tǒng)市場中,每生產一公斤就虧損一元多。
而勐海茶廠的大益牌普洱茶,雖然產量不多,但非常受市場歡迎。產的越多,虧得越多的產品占據(jù)主要生產,而供不應求的卻產量稀少,能不虧損倒閉嗎?
明白茶廠核心競爭力是大益普洱茶后,阮殿蓉做出了一個在當時十分大膽的決定:關停所有CTC紅碎茶和綠茶生產線,將產能集中于普洱茶生產上。
一個30歲的女廠長,新上任半個多月,就敢在不經(jīng)過地方領導同意,不告知茶廠骨干的前提下,直接關停廠里最大的生產線,阮殿蓉當時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2000年的勐海,乃至整個云南就沒有幾個人喝普洱茶,港澳地區(qū)的普洱茶熱,還沒有傳到偏居一隅的西南小縣城,所以大家完全不理解為什么要改產普洱茶。
這就是阮殿蓉當時要面對的另一難題:從茶廠員工做起,消融港臺和內地之間的普洱茶文化鴻溝,讓大家理解普洱茶不只是一種農產品,而是能越陳越香。
為此,阮殿蓉大費周折地請遠在臺灣的鄧時海,請云南農大茶學院的邵宛芳教授等普洱茶學者到茶廠開設講座,讓大家認識普洱茶的真正價值。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這位年輕廠長的所作所為,想不通為什么要轉變普洱茶的的農產品定位,有些人還評價她是“想錢想瘋了”。
遭遇重重阻力的阮殿蓉,此時也很沮喪,想要解決眼前的這些麻煩事,只需要清算財產,并走破產流程,就能關停掉這家勐海茶廠,回歸以往的生活。
但如果想讓這家百年茶廠煥發(fā)新的活力,就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最迷茫的時候,阮殿蓉還去請教過已經(jīng)退休的鄒老和盧老。
兩位老廠長都認為,對于目前的勐海茶廠來說,改革是最好的辦法,一定要克服阻力,助力新生,年輕的阮殿蓉從兩位老人這里,獲得了莫大的鼓勵和支持。
重振旗鼓的阮殿蓉,一方面繼續(xù)之前的認知轉變培訓,另一方面則召集人員,召開隆重的員工大會,并提出了三個至關重要的理念:
勐海茶廠,要重建企業(yè)文化、重塑企業(yè)形象、重鑄企業(yè)精神!
轉危為安的勐海茶廠
想要實現(xiàn)這三個理念,首先要從標準化生產做起。當時勐海茶廠的普洱茶生產車間,就在職工住宅區(qū)旁邊,衛(wèi)生環(huán)境很不理想,生產流程也不規(guī)范。
衛(wèi)生上,阮殿蓉就以食品安全級為標準,在生產方面做出很多創(chuàng)新性改革,推動勐海茶廠于1999年落實有機認證,這種嚴格生產理念,也被她帶到了六大茶山。
技術上,阮殿蓉邀請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老員工返聘,恢復并繼承了原先的制茶工藝,并重制了73厚磚等經(jīng)典茶品,整理自建廠來的勐海茶廠的廠記和檔案。
商業(yè)上,白菜班章、99綠大樹等大量私人訂單,讓勐海茶廠迅速獲取資金,補齊欠款,后來推出建國50周年、建廠60周年等紀念餅,都是可圈可點的商業(yè)運作。
文化上,阮殿蓉邀請云南作家雷平陽,撰寫以勐海茶廠為主線的《普洱茶記》,推動普洱茶人文建設和品牌建設,首次突破了港臺把控的書籍話語權。
在這些現(xiàn)代化的管理制度,與人性化的營銷政策的影響下,勐海茶廠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扭虧為盈,迅速發(fā)展,甚至在2001年達成了近十年的最佳業(yè)績。
就在勐海茶廠起死回生,即將進入快速發(fā)展期之時,阮殿蓉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辭去勐海茶廠廠長一職,繼而創(chuàng)辦自己的企業(yè)“六大茶山”。
傾心打造的普洱國度
2002年1月,由于某些原因,阮殿蓉離開勐海茶廠,心力交瘁的她先回到了老家,休息了好幾個月后,才于同年6月在昆明創(chuàng)立了六大茶山茶業(yè)公司。
沒有束縛的阮殿蓉,終于可以在一張嶄新的藍圖上,落實此前無法達成的各種構想,傾力搭建自己理想中的普洱茶國度。
六大茶山最初的廠址,設在昆明關上區(qū),剛建起的廠房井然有序,內部衛(wèi)生整潔,與傳統(tǒng)茶廠的簡陋車間,形成了鮮明對比。
更難得可貴的是,作為一家身負光環(huán)的茶企,六大茶山在建廠之初就提出,并踐行著可溯源的普洱茶生產體系,和嚴格的規(guī)范生產章程。
具體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檢測證明、防偽認證、限量生產、包裝編號、收藏公證、轉讓背書、收藏證明等等,在商業(yè)化和可持續(xù)化上著墨頗多。
這里陸離用六大茶山在2003年生產的一款藏品舉例,茶友們就能明白,六大茶山當年生產茶品的意識,阮殿蓉的商業(yè)眼光,有多超前了。
2003年六大茶山班章野生茶典藏品
在其他人都使用整件竹篾裝時,這款茶整件采用木箱包裝,在其他批次都生產5000或6000公斤時,這款班章茶僅限量生產2000公斤。
陸離認為這款茶最大的閃光點,在于送檢的檢測報告,要知道在2003年,幾乎沒有茶廠會有意識地使用檢測報告,來證明原料的真實性,和生產的規(guī)范性。
這份檢驗報告最下邊的檢驗日期,顯示為2003年6月3日,云南的春茶季是3~5月,生產出來后送檢,又用白紙黑字,說明這款茶使用了春茶料。
極其用心的制茶理念,造就了茶品巨大的轉化潛力,在18年陳期的階段品鑒,茶湯入口水路細膩,回甘強勁,有層次感,生津持久。
而令陸離印象最深刻的,是茶湯幾乎無雜味,喝到的就是純凈的班章老茶,這得益于04年之前,班章不出名,原料便宜,才能低成本做出接近班章純料的口感。
有了如此用心的制茶理念,初出茅廬的六大茶山,很快就打開了市場,然而在六大茶山成立五周年之際,這家年輕的茶企卻遭遇了飛來橫禍,甚至險些夭折。
見證成長的六大茶山
2007年,由于地方土地權屬爭議糾紛,昆明百貨站日新庫區(qū)在幾小時內被夷為平地,六大茶山存放在此的貨源被一并摧毀,直接損失7千多萬,產值縮水3億。
如此重大事故,對阮殿蓉的打擊自然是巨大的,然而這位堅強的女性,很快就振作精神,用幾個月時間就收拾好殘局,并另選新地重建茶廠。
這次的從頭開始是艱難的,昆明沒有容身之地,就在鳳慶重建,剛重建發(fā)不起工資,從勐海茶廠時期就一路追隨而來的工人,也選擇拖家?guī)Э诘刳s赴鳳慶。
鳳凰涅槃,再獲新生。再出發(fā)的六大茶山一路上步伐穩(wěn)健,短短十幾年時間,已經(jīng)成為了普洱茶界的一線品牌之一。
當年那個從未接觸過普洱茶,連紅綠茶都分不清的年輕女廠長,如今已經(jīng)是榮獲過中國茶葉行業(yè)年度十大人物,執(zhí)掌一線茶企的普洱茶經(jīng)營者和實業(yè)家。
她堅信普洱茶的根本屬性是品飲,也不排斥有意義的商業(yè)行為,在建廠之初就著力生產質優(yōu)價廉的口糧茶,和獨具意義的紀念茶品。
如建廠首批的2001年六大茶山易武正山野生茶珍藏品,茶面已由青已轉深褐,茶湯紅濃透亮,醇厚蜜甜,是一款有梅樟香,陳韻十足的易武老生茶。
如紀念開山之作的2002年六山紀念茶,分別選取班章、易武、邦威、倚邦、南糯,攸樂這6座茶山古樹料精制而成,升值空間和紀念意義非凡。
如建廠次年生產的2003年六大茶山易武春尖,選用易武野生老樹春尖原料,用料等級高,里外一口料。蜜芽香,輕煙香,市場價不到同年產品一半,深受老茶客喜愛。
再如開創(chuàng)生肖系列的六大茶山12生肖套裝,從2004年至2015年,用12年打造一輪系列產品,配布袋+木質禮盒,從一開始就瞄準高端收藏市場。
從一手引領勐海茶廠起死回生,到從零創(chuàng)建六大茶山品牌茶企。
阮女士的故事無比動人,又充滿勵志色彩,在未來也必將鼓勵一代代的普洱茶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來源:陸離茶寮,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