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茶故事——訪《茶飲趣談》作者官建文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講好中國茶故事——訪《茶飲趣談》作者官建文

一杯茶,千里香,萬里傳。短短10余年時間,廣西“瑤族油茶習俗”先后列入廣西非遺、國家級非遺和世界非遺,并且改良創(chuàng)新快速走向市場,成為街頭巷尾大眾餐食。油茶是怎么來的?它與古代茶飲有什么關系,有無歷史傳承?為了尋求答案,人民網(wǎng)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人民網(wǎng)研究院原院長官建文在退休后翻閱歷代茶書,研究中國茶的傳播脈絡,《茶飲趣談》一書應運而生。

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通過200件與茶有關的奇聞軼事,融通古今、連接中外,講述茶道蘊含的處世哲學與待客之道。中國茶故事如何常講常新?官建文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

記者:“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作為媒體從業(yè)者,您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重點講好中國茶的故事?

官建文:第一,應該利用好各種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用受眾(主要指國外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持續(xù)輸出中國茶故事,講好他們愿意聽喜歡聽的茶故事。

第二,可以通過各種文學藝術形式講故事。中國茶借助文化藝術之船航行于全球江河湖海,可能比新聞媒體的傳播更具潛移默化、深藏不露的效果。

第三,茶葉有極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包含茶多酚、咖啡堿、氨基酸、維生素、茶鞣質、茶皂素等,還含有鉀、鈣、鎂、鋅、硒等礦物質。如何更便捷、有效地獲取茶葉中的營養(yǎng)物質,如何將這些研究成果通俗易懂地告訴民眾,也是講好中國茶故事的重要一環(huán)。

第四,利用各種人際交往方式講好中國茶故事,傳播中國茶文化。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層面的外事活動、中外企業(yè)間的交往、文化單位及國民間的對外交往。

第五,傳播中國茶故事,“講”雖然重要,更關鍵是“做”——以商業(yè)化方式讓中國茶飲走向世界。中國茶飲習俗繁多,各具特色,開發(fā)商業(yè)茶飲的潛力巨大,但要像咖啡那樣,成為街頭巷尾的大眾飲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您是從退休之后才對茶學感興趣,這種興趣與年齡的增長關聯(lián)性大嗎?怎樣才能吸引更多年輕群體關注茶產(chǎn)業(yè)、熱愛茶文化?

官建文:我對茶史、茶飲、茶學小有興趣,的確是在退休后,有了更多閑暇時間。任何傳統(tǒng)文化,得不到年輕群體的認可與喜愛,未來是沒有市場的。

首先,茶文化活動,主體應是青年人。要讓青年人參與組織、參與活動,讓青年人覺得有趣有味有收獲。前面說到的講好中國茶的故事,同樣適用。尤其是利用文學藝術講好茶故事、傳播茶文化,大有所為,長有可為。

其次,茶文化教育包括在教科書中增加茶文化內容,舉辦茶知識講座、成立茶文化興趣小組、開設茶藝專業(yè)等;也包括打造茶文化旅游線路,增設茶博物館,等等。

韓國在每年5月25日都會舉辦五行茶禮,利用節(jié)慶活動搭建文化平臺,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包括國際茶日、“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我們都可以精心設計、巧做安排。

記者:飲茶在老一輩中國人的生活中比較日常化,當代消費者則更注重茶飲的功能化,比如為了提神、消食、美容,或者為了追求時尚選購新潮茶飲,您如何看待這種轉變?

官建文:茶雖然營養(yǎng)豐富,但含有咖啡因,不提倡嬰幼兒、孩童喝茶。對于喝可樂、氣泡飲料及各種酸甜飲料長大的孩子來說,這個轉變過程尤其困難。所以,在校園開展茶文化教育,讓青少年學生參與茶活動,非常重要。

市場上的新式茶飲,如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等,包括各種罐裝茶飲料,以喝可樂及酸甜飲料長大的年輕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拓展出一片茶的天地,為推動茶行業(yè)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新式茶飲實際上都脫胎于我國草原民族的奶茶,是對傳統(tǒng)奶茶的承傳與創(chuàng)新。我國許多民族的茶飲都很有特色,用心挖掘、提煉、推廣、普及,完全能開發(fā)出年輕人喜愛的茶飲品。比如廣西恭城“瑤族油茶習俗”,原是全手工制作的餐食飲品,新開發(fā)的速溶油茶飲品,銷量逐年增加。年輕人無暇坐下來慢慢敲出一碗碗傳統(tǒng)油茶,但他們用豆?jié){機、破壁機“打”出來的瑤族油茶,也頗有味道。

記者:一杯茶飲,承載東方雅韻,蘊含中國文化。研究茶道,對您最積極的影響是什么?

官建文:我認為,喝茶有幾種境界。第一種,視茶如水,牛飲、豪飲,分不出茶之“子丑寅卯”,解渴即可。第二種,是品茶人。能夠對茶進行品味、品鑒,渴不急飲,不渴亦飲,是懂得并善于慢慢品味茶、享受茶的人。第三種,玩茶之人,品茶至極之人。賣茶人、做茶生意的人不一定是玩茶人。玩茶人是品茶、鑒茶達到出神入化境界的人。他們對茶之用、茶之利及飲茶不當之弊有深刻理解,能以茶養(yǎng)生,以茶理病,調理身心。第四種,悟茶之人。對茶之性、茶之道、茶之哲理,對茶與人生、茶與社會有深刻的感悟,能以茶悟道,以茶行道。他們能從精神層面“品茶”、理解茶。

說到對我的影響,也就是讓我從第一境界進入第二境界罷了。當然還只是“進入”,在品茶之道上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記者:《茶飲趣談》一書中提到很多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飲茶文化、茶業(yè)故事,具有豐富的文學價值、史料價值。笑談趣說的背后細致得嚴絲合縫,對歷史的考證、對古文的推敲都獲得了專業(yè)人士的稱贊。有什么特殊的幕后故事、寫作技巧可以分享嗎?

官建文:因為不是創(chuàng)作,也談不上什么技巧,只不過秉持新聞工作的要求,對所選故事進行必要的遴選、甄別罷了。歷史典籍中,有趣有味的茶人茶事茶故事很多,怎么篩選?當然跟個人的水平、評判及喜好有關。評判的一條重要標準是真實與情理。比如,唐玄宗與梅妃斗茶的故事,雖然有學者將梅妃視為中國歷史上十大女茶人,正兒八經(jīng)地在學術刊物上發(fā)表介紹文章,但我覺得不靠譜,是虛構的文學作品,因而將這故事放到“文學茶事”一節(jié)中。

“茶壇異事”一節(jié)都是傳說,是異事,但并非全部都子虛烏有,個別故事有一定的真實成分,如《胡釘鉸詩》,《全唐詩》就收錄了這位人稱“胡釘鉸”的人的四首詩;《金沙泉》,歷史上真有過這樣的泉,杜牧《題茶山》詩就專門提到這金沙泉。不過,有的故事,我仔細考證,覺得過分離奇,最終沒有收錄。

記者:很多作家都說,故鄉(xiāng)是文學的根脈、靈感的源泉、創(chuàng)作的基石……您來自茶鄉(xiāng)、為茶作書,如何看待故鄉(xiāng)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

官建文:這本書,的確跟家鄉(xiāng)的油茶有關。我喝油茶,喝了幾十年,在外地工作,也常在家中打油茶。“瑤族油茶”是我國古代茶飲的一個分支。千百年來都是家庭“自產(chǎn)自銷”,即做即喝,從未外賣。近些年才走向市場,在廣西諸多城市頗受歡迎,并且入選非遺。這引起了我對茶的興趣,想研究恭城的“瑤族油茶習俗”是怎么演變來的。

陸羽《茶經(jīng)》說,以往茶有兩種食法,一是跟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煮成粥狀;二是碾成末后用開水沖來喝,叫痷茶?,F(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采用的飲茶方法是用開水沖泡茶葉,這是明代才開始出現(xiàn)的飲茶方法。恭城的瑤族油茶是對古代茶飲的承傳與創(chuàng)新,承傳了古代添加姜、鹽而煮來喝的方法,創(chuàng)新包括用專門的茶鍋、茶槌,添加食用油,反復槌打茶葉與生姜等,把茶葉中水溶性物質和脂溶性物質都激發(fā)出來,形成濃郁的茶湯。這種食用方法,在各種茶飲習俗中獨樹一幟,茶湯的色香味讓人垂涎。

應該說,沒有家鄉(xiāng)瑤族油茶的華麗轉身,我不會去翻閱那么多茶書,看不到那么多有趣的茶人茶事,也就不會有這本書。

來源|《人民周刊》2024年第12期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