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讓武夷巖茶成為像“勃艮第”那樣享譽世界的品牌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楊瀾:讓武夷巖茶成為像“勃艮第”那樣享譽世界的品牌

前陣子,楊瀾在直播間為孝文家茶帶貨大紅袍,讓我想起了多年前,她受邀參觀武夷山并嘗試制作大紅袍的旅程。

楊瀾感慨道:“讓武夷巖茶成為像‘勃艮第’那樣享譽世界的品牌,為此我愿盡一份綿薄之力?!?/p>

大紅袍與勃艮第,有何相似?

在愛酒人士的眼中,“勃艮第”既是代表著眼力,品味及藝術的結合。

在巖茶老饕的心里,“大紅袍”(武夷巖茶的代稱,下同)是集品味,千年制茶技藝傳承于一體的無可比擬。

這兩者有著讓人難以置信的相似,仿若雙生,令人驚嘆。

相同的70平方公里產區(qū)是巧合?

勃艮第位于法國中部,主要葡萄園分布在第戎和里昂之間的狹長地帶,在法國葡萄酒產區(qū)中算比較小的,葡萄園總面積約2.5萬公頃,是波爾多的四分之一。

如果除去巴黎附近夏布利,只算夜丘與博納丘(也就是金丘)組成的核心產區(qū),面積就只有7000公頃,也就是70平方公里。

勃艮第產區(qū)圖

大紅袍的核心產區(qū)就在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的范圍內,也即是我們常說的正巖產區(qū)。

巧合的是,面積同樣是70平方公里。兩者產區(qū)都不大,注定了產量的稀缺性。

大紅袍產區(qū)

勃艮第石墻與大紅袍石座

勃艮第最令人稱道的是風土,甚至在十一世紀修道士就最早提出了“Climat”這個概念,指出某些特定范圍的葡萄園,因擁有特殊條件,可以生產出風格獨特的葡萄酒,并且將這個概念運用到實際生產中。

用“Clos”的石墻圈出某一塊風土類似的葡萄園,今天在勃艮第有很多的莊園被稱為“Closxxx”即是這個原因。數百年來,勃艮第漸漸地賦予了“Climat”文化、歷史、人類勞動的因素,而波爾多的風土概念(Terrior)則更純粹地偏向于自然條件。

羅曼尼村附近典型的塊狀葡萄園

如今,勃艮第最吸引人的,還是那一千兩百塊葡萄園蘊含的不同風土帶來的無窮風味,因為勃艮第的風土,還讓其入選了《世界遺產名錄》。

古老的“Clos”石墻

具體來看,勃艮第介于溫帶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之間,四季相對分明,海拔在200-400米之間,土質以侏羅紀的石灰質沉積巖為主。

整體去看的話,勃艮第自然條件算不上獨一無二,但是,數百年來,勃艮第人對這些葡萄園的營造,以及對自然條件的充分研究和利用,讓即使是相鄰的地塊,也會在不同的光照,海拔,坡度,土壤的影響下,通過同一個酒莊表現(xiàn)出全然不同的風味,這就很神奇了。

大紅袍也是中國茶里最講究風土的,只不過,我們一般叫作山場。

大紅袍的風土不僅僅囊括了土壤、水、熱、小氣候、植被、朝向等,與勃艮第非常相似的是,經過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營造,大紅袍的茶園也留存了與“Clos”石墻非常相似的石頭設施,我們叫作“石座”。

“Clos”石墻與石座除了對葡萄園和茶園進行區(qū)隔與劃分,還還起到良好的保持水土等作用。

同樣的,大紅袍即使是相近的茶園,相同的品種,最終在風味表現(xiàn)上,也可能會有明顯差異,兩者實在是異曲同工。

為之瘋狂的品質呈現(xiàn)

勃艮第的葡萄品種倒不復雜,紅葡萄酒主要是黑皮諾,白葡萄酒和氣泡酒主要是霞多麗。

勃艮第的品質是最令葡萄酒愛好者沉迷的,其中最迷人的,還是風味的呈現(xiàn),復雜多樣,讓人瘋狂,世界上很難再找到類似的葡萄酒產區(qū)了。

拿經典的紅葡萄酒來說,不同的村莊或者葡萄園,風格或豐滿圓厚,有的則柔美婉約,有的粗獷強硬,但是,香氣的濃郁與持久,口感的協(xié)調與層次,都在很高的水準。

大紅袍在品種方面更加豐富,除了當家的肉桂、水仙,還有眾多的茶樹品種。在品質方面,大紅袍與勃艮第頗為相似,風格亦是多變,比如同樣是肉桂,可能柔和婉轉,也可能霸氣濃長。

大紅袍的風味復雜性,在所有茶類中亦是無出其右,巖茶的香氣類型多樣,可以是清新的花香,濃郁的果香,厚重的堅果奶油香,味覺與觸覺的感知也會令身體為之著迷。

勃艮第與大紅袍的異曲同工

這里就不去細究葡萄酒加工與巖茶加工的異同了,總之,都有神奇的氧化反應。

勃艮第在工藝上是葡萄酒產區(qū)里保留最多傳統(tǒng)要素的,同時也不排斥現(xiàn)代化設備,大紅袍也是如此。

兩者都保留了大量的手工采摘,葡萄酒的傳統(tǒng)壓榨方式與大紅袍的手工做青方式,葡萄酒的木桶培養(yǎng)與大紅袍的精心炭焙。

同時,現(xiàn)代化設備逐漸融入葡萄酒的浸皮與發(fā)酵,大紅袍的揉捻與烘干等工藝流程。

用客土來改良種植土壤

一方面,在茶園管理和葡萄園管理上,大紅袍與勃艮第都遵循自然農法,重視茶樹與葡萄樹的自然生長,尤其是植物的生長與產量的平衡,因時制宜,保證原有的生態(tài)平衡與持續(xù)發(fā)展。

例如:勃艮第通過修剪和摘芽控制葡萄產量,而大紅袍則是放棄了秋茶的采摘制作。

另一方面,勃艮第至今有非常多的老葡萄樹,大紅袍也保留了很多老叢。兩者都使用覆土來除草育肥,合理使用有機肥,杜絕除草劑、殺蟲劑。

更令人驚異的是,兩地都會使用“客土”來保持土壤結構,即使用外來土來作為覆土的材料,從而改良原有的種植土結構。

以創(chuàng)造”極致“為使命

這是大紅袍和勃艮第傳承最相像,也是大紅袍有可能走向勃艮第品牌之路的根本。

勃艮第的莊主不同于別處的葡萄園莊主,他們的世界里,滿是風土、葡萄樹、酵母菌、發(fā)酵等,他們是莊主,又是釀酒師,還是酒農。仿佛,釀造出美好的葡萄酒就是他們的使命一般。

這一點,大紅袍的茶師也有相似的氣質,茶樹、茶山、時令、茶廠,并為此堅守了一代又一代。

大紅袍離走向世界之路還有多遠?

從產區(qū)、產量、歷史、人文、耕作、生產、品質等方面看,勃艮第與大紅袍有太多的共性,勃艮第成長為享譽全世界的葡萄酒品牌,大紅袍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很多。

當然,分屬于不同的行業(yè),很多的差異性也是值得大紅袍思考的。

分級制度的完善,秩序的穩(wěn)定

法國葡萄酒引以為傲的就是嚴密的分級制度,勃艮第尤甚,從大區(qū)級到村莊級,再到村莊一級園和村莊特級園,類似于金字塔的體系,牢不可破。分級制度帶來了市場的有序,不僅僅是價格的有序,更是整個產區(qū)體系的穩(wěn)定。

大紅袍也有類似的分級,比如國家地理標志相當于法國的AOC,但是不夠細分,大紅袍也有三坑兩澗、名巖、正巖、丹巖等的金字塔式的劃分,因為缺少具體的標定和法規(guī),對應到市場和商品上,則非常的混亂。

大紅袍的市場引導,長久之路

勃艮第與大紅袍都有極強的風土屬性,但是對待風土這件事情上,大紅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重視風土并不是簡單的追求知名山場,而是真正的關注時令、土壤、茶樹生長狀態(tài)、工藝細節(jié)。

從羅曼尼康帝莊主奧貝爾·德維蘭記錄的2020年份報告看出,葡萄發(fā)芽到后續(xù)開花、結果、采收,剪枝、除芽、綁扎、系繩、切枝、打葉等農事,葡萄藤的轉色、漿果顏色的變化,每一步制作甚至是蘋果酸乳酸發(fā)酵到風味的呈現(xiàn),時間與結果,已經81歲高齡的他,了如指掌。

每一年都是如此,也只有這樣堅守,才能誕生頂級年份。

羅曼尼康帝莊主奧貝爾·德維蘭

而大紅袍也有年份屬性,不同年份受天氣影響,會有品質的差異。

同時,與勃艮第葡萄酒一樣,大紅袍的陳年屬性也完全具備。只不過,關于品質年份與老茶,概念提的多,堅持去記錄、找規(guī)律、做研究、認真對待風土的少。

此外,勃艮第與大紅袍都有非常多的高品質產品,都有超高價格的單品。

2018年蘇富比紐約拍賣會1945年羅曼尼康帝成交價558美元,折合人民幣386萬元

但是勃艮第的品牌支撐的起這樣的價格,而大紅袍目前的品牌很難支撐的起天價茶,過度的追捧天價茶反而對品牌是一種傷害。

巖茶與葡萄酒屬性不同,不能照搬分級體系,但是可借鑒的還是很多的。

誰也不是一開始就懂得勃艮第的風味之美

勃艮第注定是全球化的,她在金字塔塔尖,注定被世人渴望。當然,葡萄酒與大紅袍相比,就有與生俱來的全球化基因。

葡萄酒裝瓶之后,成為產品,打開即能感知風味,而大紅袍,還需要較為復雜的沖泡,方能享受一杯好茶。

產品的屬性讓大紅袍的品牌之路從來都不會容易,但是,大紅袍的風味感知其實并沒有那么難,沖泡也不是不可跨越的橫溝。

市場的引導是長久之路,畢竟誰也不是一開始都懂得勃艮第的風味之美。

總體看來,勃艮第是武夷巖茶很好的品牌榜樣。

我相信,大紅袍的未來會像楊瀾所期望的那樣,將成為像勃艮第這樣享譽世界的品牌。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知味葡萄酒雜志和林裕森著《葡萄酒全書》)

來源:孝文家茶,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